教育新说
2024年1月7日,广州同文教育集团携手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成立十周年论坛暨教育新说·2024湾区9+2城市群中小学校长联合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湾区9+2城市群协同联动,全国近40位教育名家大咖同台,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路径”,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共同探索教育发展新模式、新场景、新生态。
为了传递专业知识,唤起共同思索,共享大会学术成果,同文教育研究院公众号将持续推出“教育新说”栏目,全程回顾论坛上每位专家的精彩发言。
专题论坛(二)围绕“‘双减’背景下的教育评价创新”话题,邀请了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教育部首届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校长张基广;佛山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谭根林;广东肇庆中学党委副校长、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荣;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张锦庭;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首届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校长彭娅;珠海市香洲一小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张怀志,分享各自学校实施评价机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联合会学生发展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肖朝云主持,《中国基础教育》杂志主编、博士、编审孙金鑫作专家总结。
论坛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联合会学生发展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肖朝云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确保“双减”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就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学校必须在完善全面育人评价机制上做出回应,做好教育评价的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质量观的重要内容,是涉及学校驱动力的问题。唯有促进教育评价创新,以评价促进学习,以评价改革推动教育改革,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这不仅是学校改革的方向,更应成为学校脚踏实地的探索。
张基广:进步即优秀
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教育部首届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校长张基广进行主题演讲
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们学校有一位退休的李老师,他的姑娘到了28、29岁的时候还没找到对象。有一个同事给他介绍了一个小伙子见面相亲,李老师一看,原来这个小伙子就是以前他任教班级的班长。但是他一看这个小伙子,个子矮矮的,黑黑的,坐在沙发的角上,问一句说一句。虽然这个小伙子年薪不错,但是李老师左看看不中,右看也看不中。他就问我,当年我眼中的班长好学生,现在做我的女婿,我为什么看不中?这个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写了一篇文章《丈母娘的眼光或许就是素质教育的眼光》。这篇文章被很多媒体转载,引起了全社会关于丈母娘眼光的一次讨论。甚至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讨论用丈母娘的眼光是怎么看房子……当然这是一个笑话,我想表达的是,怎么让孩子既能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又能成为未来的好女婿。今天,我想从这个角度切入,谈一谈评价,进步即优秀。
我经常和学校老师说:教育不是淘汰人的,它是激励人和发展人的。因此,我们树立了这样一个评价理念:为每个人寻找进步的机会,进步即质量,进步即优秀。我们在家长和师生中倡导“三多三少”:多跟自己比,少跟别人比。多纵向比,少横向比。多比进步,少比绝对分数。我们是怎么做的?分数是所有评价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我一直认为分数无罪,但是拿分数说事,拿分数去吓唬人、折磨人有错。所以我们对老师评价“三不”:不公布分数、不算平均分、不排名。怎么样评价一个班级,一个老师的教学?主要看“三率”:合格率、书写优良率、进步率。我觉得这三个东西比分数更好。当然还有让大家感到最头痛的,体音美劳等无法用纸笔考试的学科,怎么测评?我们用第三方评价,家校共育委员会进行体音美劳等学科测试时,请的是家长社区志愿者进课堂来做第三方评价,更公正、更有现场感也更真实科学。
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我们用的是电子徽章评价,每一个孩子有一个二维码,孩子在上学,保安师傅见到这个孩子不错,见人很有礼貌,可以扫二维码说孩子早晨上学,见到保安鞠躬问好。在课堂上孩子举手发言声音很响亮,下课后老师可以进行评价:孩子上课两次举手发言声音很洪亮。关键是老师、保安的这种评价,马上关联到家长的手机,家长可以看到我的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到了期末的时候,每个孩子根据平时的电子徽章获奖情况有一个数字画像,这个过程就非常真实、及时也很全面。
我一直认为,没有差异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因材施教也没有真正的教育。所以在“双减”过后,作业设计像在座很多校长一样实行分层作业,有基础性、拓展性、挑战性的,当然还有长效性的作业。除了分层作业以外,还有分层试题。考试卷的题目,每个题有难度不一样的A题和B题,学生可以选做A题,也可以选做B题,一张卷子过后还有附加题,为什么这样做?其实就是让学习程度差一点的孩子能够选A题,他可以得分,让平时学习特别好的孩子可以做附加题,可以加分。也就是说,让每个孩子吃得下,让优生吃得饱。
激励性评价如何做?我们每到期末有免试生,平时各科的学习表现特别好的孩子,到期末以免试作为奖励,这些孩子就可以去参加一些活动。当然,免试也有条件,体质必须达标。其次是过年奖状,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期末后就马上过年了,每个孩子至少拿一张奖状回家过年,哪怕是平时学习特别困难的孩子,也能够拿到进步奖,开开心心回家过年。全员手写评语,每个班有三个老师: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还有学生成长导师。到了期末,这三个老师共同为学生写评语。前不久我写了一篇文章《我的评语是体育老师写的》。
在“双减”背景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尝试教学评一体化?我们的做法是课堂精讲精练,嵌入评价,也就是说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特别强调当堂练习及时评价。
总之,如何让进步即优秀?我们是面向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方面,放大每一个人的每一点进步。我经常和老师说:教育人要有农夫般的耐心,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生长的力量,相信拔节的力量,当然更要相信进步的力量。
佛山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谭根林进行主题演讲
我分享的主题是《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和大家探讨三个方面:教育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对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认识与思考;实践案例。
一、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目标单一,学校唯升学,教师唯职称,学生和家长唯分数的现象仍然存在。现象比较普遍,表现在:
1、加班加点挤占学生学习时间,特别是高中(高三),周六周日补课很常见。广东省教育厅允许高三在8月1日开课,有些学校可能更早,或者是7月份放得更晚。现在寒假自习到大年二十九甚至大年三十,大年初四又返校自习了。我们学校以前一直坚持高中每周都放假,但是现在到了高三也开始两个星期放一天,甚至在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可能就只放三四天假。学生辛苦,老师也辛苦。
2、以单一的高考科目取代其他科目的学习。可能高一学生一进校,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就分科了,有些是高一第一学期结束以后分科。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这些学科应该是第一学年结束之后才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政治是第三个学期结束之后才考试。为什么提前分班?就是为了争取高考科目的学习时间,时间总数就这么多,所以只能挤占其他科目的学习。比如物化生组合,这几个课程就加课,非选考科目每周一个课时。实际上物化生组合的这些学生,可能历史政治地理的学习水平达不到高中毕业的水平。
3、以文化课学习取代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劳动课学习。以前我去有些学校交流或者督导,发现有些学校就有两张课表。学生桌子上一张课表,教育处一张课表。教育处的课表里面有劳动课、技术课,但学生那里的没有。
二、对《总体方案》的认识与思考。2020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认为非常及时,但确实要落地。方案目的就是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评价,科学履职,党委和政府的评价才会真正深刻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党委和政府的教育评价职责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都有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那怎么样为党育人?同时,也要科学履职,党委和政府要优质均衡教育资源。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很大差异,名校集中了很多资源,甚至在佛山等珠三角发达城市,不同区、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有很大差异,政府有职责提升那些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包括不宣传升学率等等。
三、教育评价改革的学校实践。教育评价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等多方面,我详细介绍一下学校评价的案例。评价学校主要是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办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就是学年结束以后,教育局相关科室组织考评,可以有几个方面:
1.党建思想工作。
2.依法治校办学。
3.学校安全稳定。
4.教育教学管理。
5.教师队伍建设。
6.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学校和市教育局一起反复商量,起稿了《佛山市第一中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最后形成对学校的评价结果。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会有什么样的办法方向,教育改革还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同仁坚守教育的初心使命。
广东肇庆中学党委副校长、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荣进行主题演讲
我们常说一座城市一所中学,广东肇庆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业绩辉煌的省重点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的两广端溪书院,至今已经有451年的历史。作为广东四大书院之一,端溪书院在451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教育思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从开山山长李材的“修身为本”,到学术大儒全祖望的“名经兴修”,以及状元山长的“修身洁行、读书经事”,直至如今肇庆中学的校训“格物致知,崇善尚美”,这些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上蕴含着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积极进取的德行观。
面对“双减”时代的到来,百年老校更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把握时代脉搏,踏准改革的节奏,创新教育评价,回归教育初心。“双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是利国利民大事,是从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角度做出的重要安排。广东肇庆中学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课程、更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方式,让孩子们的笑容更灿烂。
肇中一直以致力于培育“内心有光芒”的学生,这与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的初衷以及价值取向是高度一致的,落实“双减”政策,关键在于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我们认为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作业负担。我校一直以来要求教师分层化、弹性化与个性化布置作业,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个性化的教学、个别化的辅导才是肇中充分关注学生身心差异和健康发展的最好体现。
二是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丰富课程资源。通过创新课程建设,梳理各项课程活动,努力建设肇中好课程,支持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每个孩子的创新天赋表现的领域是不一样的,要实现每个人的创新天赋,不是说学校有什么课程,就给孩子提供什么课程,而是学生发展需要什么课程,我们就提供什么课程。1、国家课程高效化。将标准化、统一性的教材开发成差异性的课程资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空间和机会。2、德育活动课程化。我们坚持以经明行修的创新方式,继往开来,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的实践,以德育涤心灵,以文化治品格,通过挖掘优秀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了一系列肇中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化实践。3、特色课程体系化。目前我校已开设66门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涵盖所有学科类别,学生自由选课,促进兴趣特长发展。4、精品课程个性化,让学生们在各类竞赛中斩获荣誉,彰显素养。5、研学课程项目化。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寓教于乐,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信心,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
三是重视“家”“校”“社”协同,建设育人共同体。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千师访万家等途径努力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只有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实现家校的双向奔赴,“双减”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的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建设、制度建设、课堂建设、作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
肇中秉持“既要今天学习进步的金山银山,更要明天综合发展的绿水青山”的教育发展价值观,十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综合发展,提出了强学术、厚人文、富情怀,建设最美中学,培育内心有光芒的学生的办学目标。
致力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健全制度保障,护航学生成长,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注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深刻转型,让“双减”工作和三星改革有底气、有支撑。学生创新天赋不是坐着听讲能长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在动手实践体验中成长起来。孩子们的小课题研究、创课实验室建设、优秀学生社团建设等项目,意在推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坐着听为主转向动手实践操作和探究性学习为主。
设计分层作业和特色化、生活化的作业,在作业面答好高质量发展的考卷。学科作业层次化,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让作业布置更有思维含量。实践作业特色化,以探究性学习、研学活动、劳动时间等形式开展,让学业变得生动有趣。当然还有家庭作业生活化等等。
大力构建校本教师荣誉体系,持续激发办学活力。我们打出了一套精神荣誉激励、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考评激励、人文关爱激励、团队建设激励的组合拳,积极营造出尊重教师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高位发展、实现教育理想价值追求的健康生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抓好“双减”三新突破点,全面深化评价改革,实现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解题是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解决问题是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国家已经把立德树人融入到高考选拔中,肇中对学生的评价一向重视人格构建和多元发展机会,尊重个体性差异多样性,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教与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学生的学业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端溪书院探花山长张岳崧说:“育物每存春气象,澡心常抱雪精神。”着力推行阳光评价改革,不是拿一把尺子量所有孩子,而是为每个孩子定一把尺子,努力发现他们的优势,促进孩子们在优势领域更好发展,进而推动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已经成为全体肇中人共同的共识和基因。
肇中不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堆砌,更关注隐藏于思想灵魂深处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涵养的高度,我们在“双减”背景下创新师生多元评价,通过高起来的课堂效率、活起来的各科作业、动起来的课后服务和快起来的成长路径,创新育人评价,回归育人初心。
张锦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之实践探索
——以华师附小为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张锦庭进行主题演讲
评价是促进学校改革的重要抓手。如何抓好评价?各地、各学校都做了很深入、很细致的探索,我仅仅以附小为例,分享一下我们的评价是怎么做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0年出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整体改革》,整体改革方案如何落地?具体分两个方面:老师评价如何落地,学生评价如何落地。
我们成立了评价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专门研究对老师评价的方式,主要侧重于老师的等级。这么多年来我们对老师的评价等级是分成几个方面,我们设立学科教师等级设置,把学校老师分成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学科带头人,第二个等级是骨干教师,第三个等级是优秀教师,第四个等级是新星老师。我们在各学科组设立首席教师,首席教师属于那个学科里面大家投票出来分数最高的。校级领导及学科主管,行政在原有的评价上再升一个等级。特级教师和正高教师直接认定为首席教师。每位老师的等级一年评价一次。
考核的关键是定好职责,首席老师究竟要做什么工作?如果职责不清楚,评价出来后,老师既不服气,效果也不佳,对绩效工资改革也不一定有利。附小这几年有9个教学成果奖,3个国家级教师成果奖,6个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那么多教学成果奖,几乎涉及每个学科,明年我们也会申报3个教学成果奖。这与首席教师有密切联系,首席教师的任务就是提炼各学科的教学规定,带领大家做课题。一个首席教师,一个学科里面至少要带两个省级课题,否则首席教师就自动取消,他必须上公开课,必须带年轻老师,必须执教,还必须对这个学科的所有教学质量进行负责,所以考试出现问题一定由首席教师负责。
首席教师的职责定了,接着学科带头人就好办了。根据首席教师的指导,学科带头人再履行职责。学科带头人的重点不是帮助老师,而是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和学科教学活动,重点研究如何教,这是学科带头人的责任。
班主任又怎么办?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一种情况就是:学校工作做不好,学生有问题,班主任不去解决,而是直接提交给学校,提交给德育室,提交给级长。我们不希望老师这样做,问题一定要解决在基层。所以,我们设立了三星、四星、五星班主任,设置了考核规范,每个月评一次,且与学生表现、家长投诉、行政评价密切相关,违反师德就会取消等级评价。为什么要这样?是为了不让老师酿成大错,等到一个学期末了犯错几次,绩效全部取消再来讲解决问题,那就比较麻烦。所以,文明班级的评比直接关系到他是三星班主任,还是四星、五星班主任。另外,超工作量会给予奖励,更多以正面原则鼓励。班级实行动态评比,尤其对师德方面抓得比较紧,每周德育室会评价老师的师德评价情况、班主任评价情况。一个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三星、四星、五星的每个等级人数不限,你有多高水平就发挥多高水平,让老师们永远觉得努力了就可以达到目标,而不是资格有多老和地位有多高。
班主任评价体系确定了几个评定条件,教龄1年以下可评三星班主任,满5年可评四星,五星需满20年,初认定都是这样,但是进行动态评价以后,教师参加各类活动有没有出现师德问题,有没有体罚学生,有没有评为文明班等等,都会挂钩起来。班主任评价体系一下来,班主任最关心的就是,他的班级这个学期内能不能评上文明班,如果评不上直接挂钩到班主任等级,班主任等级又直接和绩效发生关系。
我去了附小以后取消了绩效综合评价,变成单项评价。以教学质量评价、师风评价、班主任评价、会议评价等单项评价,取代综合评价,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让老师错在哪里就改哪里,有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其他的好也没用。这样一来,整个评价体系有利于老师往正面方向发展,这五六年来,我们还没有处分过一个老师,也没有因为师德问题处理过老师,也没有收到比较有效的投诉老师的信件。
学生如何评价?从三好学生拓展到六好学生,评价需要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过程互动化。过程动态化主要有几个方面:成长过程、平时表现、一生一档案。互动评价主要是学生互评、老师评再加上家长评。评价就变成了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几大方面,包括作业评价、成长评价、阶段性评价、期末考试评价、语文数学评价等。德育评价变成12个学会、6个“走进”,加上系列活动实现学生评价。再加上体育评价,在附小,体育不达标永远评不上三好学生。另外还有艺术评价、特色评价、劳动评价,特色班评价等,构成了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教育部提出从三好学生变成五好学生,做好基础性工作,相信在一段时间以后会形成比较好的评价体系,我想这个评价体系明年可以申报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首届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校长彭娅进行主题演讲
教育是发展人、培养人的事业,评价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评价人,还要评价一个正在茁壮成长中的人,我们觉得是全宇宙最难的事情。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以评价撬动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因为我们学校关于素质育人的成果在2023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我们素质育人三重境界的第三重。
教育评价有一问:破“五唯”,立什么?我们知道一定要立新标,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以从未有过的力度推动教育强国的变革。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国家教育大格局的变化,也是对所有教育人教育理念的一次大变革,所以我们也觉得肩上的担子非常重。这么多文件,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始终觉得离不开培养人、发展人这个本质,我们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三个根本问题,以评价回过头来引领学校的课程设置,撬动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于是,我们学校根据核心素养制定了关于东风东路小学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以评价方式回到育人原点,从过去只看冷冰冰的分数走向关注活生生的人。我们获得教学质量成果奖的“数字育人”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占84%,校本课程占16%,整个课程谱系是数字育人的,它是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
我们如何评价课程在落地过程当中的受益者或者课程究竟有没有达到设置的目标?
数智赋能评价,撬动学校育人之变。数智赋能是东风东路小学的特色,东风东路小学信息化建设已经有25年时间,数字和智慧赋能评价。我们以前有四个平台,现在全部打通成一个数字终台。四个平台对于每个孩子的数字画像是不完整的,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数字画像比较综合。以德育的伴随式评价为例,我们的伴随式评价被选为广东省教育评价案例,面向儿童生活五大领域确立了六类评价指标,以勋章的方式、激励的方式、鼓励的方式加分,如果要提醒孩子,不是说他哪里没有做好,而是说请怎么做。
我们每一周有一个无作业日,周末和寒暑假,我们有一个少年秀打卡,以孩子的自觉打卡为主,家长做好监督,让评价回到现实生活,转向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每一个孩子的打卡次数可以明显看出来,还有就是时间,一周达到了多长时间?但是我们不用这个时间的长短来给孩子贴标签。目前这个评价主要是老师在用,我们没有把这个过程性、表现性的评价直接发给孩子和家长,怕伤了孩子。我们的出发点是激励,评价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现在的应用者是老师,老师才是教育主体。在应用过程中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以柔性评价为主,如果我们觉得孩子生成的雷达图哪个方面比较弱,老师可以互相讨论加强孩子哪方面的训练,比如和体育老师商量加强体育运动,目前我们只是有一些自己的感受,说不上是经验。通过云平台发放勋章评价少年秀,还有班级评价、班级风采,文明班级评价也会在后台有数据记录,但它不是唯一的评选文明班级指标,这些都是过程性资料。
五育融合,评价全要素诊断。我们的学校评价、班级鼓励和学科奖励,是电子自动生成的。以评促学,优化教学全流程,从课前立项、课中调控到课后反思。一节英语课的课堂上,老师们问孩子:你们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很多孩子都选择了教师。但这是课堂过程中的调研,其实我们也知道孩子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和职业规划,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孩。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们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职业?大家还要对职业做个性化分析,对各个职业投票,或者是和同伴说一说,你适不适做这样的职业。我们的课堂还可以根据孩子们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自动回送,80%以上的孩子都没有完成,我们就自动推送同等级难度的题目,如果超过80%的孩子都完成了,我们就推送下一个难度级的题目,这都是我们老师自己开发的。
其实所有数据都会给孩子们形成电子档案,我们分析电子档案的人主要是老师,分析孩子们的档案和他的优弱势,确定下一个阶段对这个孩子要侧重哪个方面的教育培养。虽然我们的伴随式评价被确立为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数字育人成果荣获了全国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但我们自己觉得需要改进的很多,也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各位校长的帮助和指导。
珠海市香洲一小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张怀志进行主题演讲
听了这么多专家的发言,深受启发,收获很大,我谈一谈对教育评价的思考实践还有过程以及展望。
2024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40个年头,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小时候每个学期结束了,最期待的就是这样一张纸——《学生家庭报告书》。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担任校长以后(1997年),每个学期给孩子们发的是《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进入新时代,我们尝试开展一种全新的连环画式的教育评价《AI教育评价》,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七彩评价学校管理系统。
按照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我们为了对学生进行连环画式的评价设置了五大素养,在此基础上创设了一系列课程。如何将这样的课程教学活动五育各个环节都利用一个技术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评价成长?我们做了这样一种尝试——AI教育评价家校互动系统。家长、老师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微信随时扫码登录,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老师家长随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当老师、家长进行评价以后,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就会进入成长商店。在成长商店里面,根据学生评价所得到的分数,在成长商店里面就会形成总积分,这个总积分可以兑换成孩子成长的素养币,素养币就可以购买养料,促进素养树茁壮成长。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他的树上就会长虫,就需要不断努力赚钱买到杀虫剂。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每周之星、超越之星、校园之星、全面发展好少年就从这里产生。
这个评价将学生的课程物化为五大素养,也就是五棵果树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学生通过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每一年的努力,不断让他的果园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也就是茁壮成长。老师的评价支持勾选,有哪些好表现,一勾就出来了。家长也可以在手机电脑或者微信上扫码进去对孩子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可以自评,你觉得哪方面做得好,或者分组互相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它有哪些特点?齐抓共管,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五大素养对应五棵树,学校、老师、家长一起培养孩子养护这五棵树,使孩子们在果园里不断成长,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们乐意在果园里耕耘成长。十个科目五个维度的数据全部建模,教师评价、家长评、自我评都在这里,全员参与种植果园。
每天晚上系统就会自动发送信息,老师评价孩子,家长可以实时看到,家长评价孩子,老师也可以及时知晓。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让他们愿意做这件事,我们支持勾选文字和图片评价。八年下来,我们现在说不做,老师都不同意。评价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时随地全过程鼓励成长,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每个学期才拿到一张纸,我做校长以后每个学期拿到一个本,我就形容为像一本连环画,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在评价,随时都在发生中。家长、老师、同学一起来参与评价。
评价结果出来了,我们呈现雷达图。看看这五大素养是否发展均衡,如果不均衡,下学期继续在不均衡的方面努力加油。最后根据大数据呈现结果,就是这样一张纸,当然我们同样会产生一本素质报告册,这就是每个学期学生综合素质的报告单,虽然还是一张纸,但是这张纸凝聚了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甚至一学年的过程。每个学期家长直接在网上打印出我们盖了电子章的报告就可以,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这两年又推广到班级评价,AI评价不仅促进学生成长,也要助推班风班纪,看看每个班的表现如何,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有了每个学生的评价,所以每个班的评价就变得非常简单,每天、每月、每周,每个班的总分都可以通过电脑汇聚在一起。我们有一个每日晨会,总结前一天的情况,每周排行榜就从这里产生,每个学期的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也从这里产生,还引领了班风成长,效果非常好,同时班主任评价也嵌入到这个过程中。
我们从2015年开始,连续做了8年16个学期,我校引进核心素养评价大数据智能平台,以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为导向,做到了“五个结合”:素养评价与教学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特色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这个系统历经八年,让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常态化,促进了学生全过程健康快乐茁壮成长。同时,老师使用得非常好,也和全国各地兄弟学校有良好的合作。学生获得了成长,家长也了解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教师通过这项工作也获得了成长。
最后谈一谈接下来努力的方向:1、给每个班都装一个班牌,让每个孩子、每个班主任、每天都可以了解到每个孩子表现怎么样,引领班风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2、继续加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孙金鑫:教育评价还需思考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国基础教育》杂志主编、博士、编审孙金鑫作专家总结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路径”,广州在中国,中国在世界。首先我们要说,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路径,“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广东路径是什么?先看看国际上教育评价的大概念和基本流行趋势。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但我想借用今年中国基础教育刊发过的一篇文章《国际基础教育评价的六个趋势》(张民选)的内容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提到国际基础教育评价的趋势,从单一性、一次性向综合性和可持续性评价。从对学校和对教师的评价转向对政府的评价;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向为教师的评价;从对分数、基础知识技能的评价,转向对核心素养的评价;教学评价依然是国际评价的核心,依然要针对教学;教育技术一定会成为目前基础教育评价领域里的新杠杆。
基于这样的框架,中国教育评价趋势是什么?广东的教育评价趋势是什么?我很高兴地看到,在场所有人的分享里,都看到了这个趋势在这里呈现。同时,也确实看到了广东路径的存在。广东这几位校长的分享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就我的理解,它体现了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问题意识。谭根林校长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目前我们的评价问题在哪里。其实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研究、做学校管理,首先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广东校长对问题在哪里有清晰认知。
二是初心明确。广东校长对评价、为什么评价、评价目的是什么、评价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有自己的理解。我很高兴地看到,广东校长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训以及对学生培养目标,放在评价的最高处,我觉得这是初心明确。有校长说我们要培养内心有光芒的学生,这就是非常好的表达。同时我也听到张基广校长提出,对学生培养的最终要求是儿媳妇和姑爷。就是要把你的学生按照儿媳妇和姑爷的标准来培养,他肯定是全面发展的人。就像张校长讲的故事里,那个班级的班长成不了他的姑爷,这是我们应该要反思的。
三是手段多元。各位校长做评价,在实践层面上确确实实发明、发现、创造了很多技术手段,这不需要多说。
四是聚焦核心。聚焦教师、教学的核心。张锦庭校长一直在说教师评价,这是非常难得的,各个学校也提到教学为本。
五是攻守有度。就是有创新,有坚守,有破有立,我一直在想,很多内容要有传承,传统评价手段是不是仍然需要坚守?
六是技术加持。彭娅校长的教学成果二等奖很不容易,我们要谈广东路径,广东的技术肯定是在全国最领先的,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上海和广东如果不站在前面,谁来站在前面?舍我其谁?广东评价路径体现了这几点:问题意识、初心明确、手段多元、聚焦核心和攻守有度、技术加持。
我个人也有一点想法和思考,我在中小学管理20多年,现在在《中国基础教育》杂志也快两年时间,从零几年刚刚开始接触学校管理,那时候开会就只有100多人,但是现在教育评价成了所有人都关注的大问题。但是我在想,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评价,是不是应该思考几个问题:
1.多与少的问题。哪些东西应该多评?哪些东西应该少评?评价是不是越多越好?是不是要避免一些评价泛化的问题?
2.分数与素养的问题。
3.部分与整体的问题。前几天,北京一位校长的一番话引起我很大共鸣,他说:“有一个人,眼睛、鼻子、嘴巴都长得一般,但是合在一起看着比较舒服,我们怎么评价这个人?另外一个人,眼睛、鼻子可能都长得特别好,但是合在一起不怎么样,或者说这个人看起来没毛病,但是不会让人记住。这如何评价?”部分和整体评价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这个关系?哪些地方应该特别评?哪些地方应该综合在一起评?
4.手段与目的的问题。
5.技术与人性的问题。
6.可评与不可评的问题。评价有禁区,评价需谨慎,有些东西不能评。
最后,评价是看现在还是看未来?我们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评价时间性,关注未来是评价应该做的事情。其次,评价的真实性,此次论坛做了很好的创新,大家是圆桌围绕坐在这里,其实就是想大家交流一些真实问题。我在中小学管理时举办过一次会议,我说:什么是学校管理的真需求?评价中的真问题在哪里?有没有同行敢说出来?我们是不是只说出成绩?我们面临的困惑在哪里?希望以后广东能够真的给我们一个中国的解决方案。第三,评价的具象性。我非常赞同唐江澎校长所说的毕业生形象问题,这是以后中国校长应该关注的话题,我们有师风校训,但是应该落实到培养什么样的人身上,我们培养的是不是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终身运动者、使命担当者?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希望自己的儿媳妇、姑爷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把他放在毕业生形象的描述里面。第四,评价的欣赏性,我们不只要看到老师和孩子们的缺点,更要看到他们的优点。这还涉及到评价的伦理性,哪些东西可评,哪些东西不能评。我很高兴地看到张校长提教师评价的时候说,有些内容要评出来,评出来后怎么办、怎么用呢?陶西平老师写过“向上和向善的力量”,我们评价的目的是要打开人性向上向善的力量,一定要把人性中好的东西评出来,而不是老师每天盯着学生,最后让孩子们成为互相告密者,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评价的使命性,我们最终要评价到哪里?
非常高兴能借助这个机会和广东的校长们进行深入学习和粗浅交流,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和广东的同仁们更多地交流深入探讨,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以广东的力量为中国基础教育奉献更多的广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