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说丨澳门培正中学高锦辉:教育与科技如何共融

  • 作者:同文教育
  • 浏览量:0
  • 时间:2024-01-18

教育新说

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民族之未来。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石,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的重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让教师认知迭代、角色转换、方法创新?学校怎样更好地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2024年1月6、7日,大型高端学术论坛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成立十周年暨“教育新说 · 2024湾区9+2城市群中小学校长联合论坛”于广州成功举办。本届“教育新说”论坛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路径”这一主题,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五育融合、教育评价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本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担任学术支持,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广州同文教育集团联合主办,广州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广州同文教育研究院共同承办,广东教育出版社、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小学德育》杂志社、中国国际教育论坛协办。


为了传递专业知识,唤起共同思索,共享大会学术成果,同文教育研究院公众号将持续推出“教育新说”栏目,回顾论坛上每位专家的精彩发言。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澳门培正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澳门中华教育会监事长高锦辉,作为港澳代表向全国教育同行分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澳门经验。





以下为澳门培正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澳门中华教育会监事长高锦辉的精彩发言:


图片

澳门培正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澳门中华教育会监事长高锦辉


我先介绍一下,澳门培正中学1889年创办于广州,1938年因战乱辗转迁至澳门,为澳门培正中学之始。目前全校学生3200多人,学校宗旨是透过优质的基督教教育,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国际视野、有批判性思维、有竞争力、综合素质良好的爱国爱澳青少年。


我的发言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展开,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维度去分享。


01
教育和科技如何共融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0年发布的文件中提出,“教育和科技发展是矛盾的还是互相引领?”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如果教育办得好,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但如果教育落后于科技,社会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目前,社会的发展就处于这一阶段,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慢慢改革还是颠覆性改革呢?


图片


在科技教育方面,澳门培正中学的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用平板电脑,小学、中学均设有人工智能课程。STEM+教育也融入到课程中,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每周有五节的课时,初中为六节课时。小学的STEM+课程包括,自然生物探究、设计与科学、信息科学等。中学的STEM+课程包括电机整合课程、水底机械人、设计与应用科技、简易机电装置、机械创实现家、科学探究、移动机器人、乐高足球机械人课程、网页设计等。


利用乐高这一平台,2016年澳门培正中学创设了港澳第一所乐高教育STEM实验室,同年8月成立了FABLAB创客实验室,这是一所麻省理工认证的创新实验室。


2018年,学校项目“新时代下万众创新理念落户基础教育──澳门培正中学STEAM融入正规课程之实践与推广”获授“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学校项目“澳门学校践行国家政策,助力湾区发展之AI课程实践及应用”获得“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刚才吴颖民校长提到利用大学资源,澳门地方较小,在招聘老师方面与内地不一样。内地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招聘老师,我们基本上只能在澳门聘老师,那怎么办?我们利用当地的大学资源,比如说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以及不同的机构。


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怎么对话?在教育内容课程上,怎么与科技好好打交道并且利用它?这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思的。


我们倡导爱国爱澳,如果学生连自己所在的地方历史、地理都不认识,怎么去爱?所以我们特别利用STEM这个工具制作了大三巴牌坊的简介短片。这就是科技与教育的融合。


0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


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方面,OECD在知识、态度与价值观、技能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如图)。而我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讲究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素养和全面发展的人都没有矛盾,都是我们要达成的目标。


图片


澳门培正中学怎么样培养国际化人才?如果从升学方向来看,一般来说30%的毕业生会到香港或是世界不同的大学升学,今年应届毕业生也有一位被麻省理工大学录取了。我校每年都会设立不同的考试中心协助学生,除了协助学生到内地升学外,还会协助学生到国际上的大学升学。如果学生想要升读国际学校,对方不仅要看学生来自什么城市,还要看学生的履历,所以我们需要有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课程。


国际化教育理念很注重国际理解。“国际理解”的定义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 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怎么做到呢?都在课程里面。即便是疫情期间,澳门培正中学都有举办模拟联合国活动,学生透过直接参与以及组织活动、信息分享等方式,推动校园国际理解教育氛围的建构。


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会尊重和接受文化差异的同时,对自身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会组织学生到不同的地方交流。例如,2017年1月,澳门培正中学与里斯本拉兰热拉斯区学校联会结盟,与葡国佩德罗第五中学缔结为姊妹学校。我校是澳门首家与葡萄牙学校结盟的中学,我们也会邀请他们来学校交流,看看中华文化的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因此,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