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孩子随班就读管理策略的一些思考 ——以二年级某班A学生语文课堂表现为例

  • 作者:CEP小学部   潘玲
  • 浏览量:0
  • 时间:2021-06-07

一、案例描述

1. 背景介绍

该案例发生在2021年2月份,学期开学伊始,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训练课堂常规。课堂上常规的主要内容包括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上课物品,桌面物品摆放整齐;课堂上读书要求书本与眼睛保持同一高度,双腿自然放于书桌下,背部挺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站姿挺拔,遵守课堂纪律等。授课教师为有着丰富教学与管理经验的语文老师,从一年级至今一直跟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及性格特点有着深入的了解。案例中的班级为走读班级,共有28名学生,其中有一名学生患有重度ADHD,也即我们常说的多动症,目前已接受医学干预治疗。

 

2. 情景描述

 案例发生在开学初期下午的某节语文课堂,语文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边学习课文《古诗二首》,一边训练学生学习常规。教师来到课室,与学生问好,“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学生起立并向老师问好”Good morning teacher”。第一遍,部分学生动作不够迅速,站立姿势有些懒散, 其中包括A学生,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要求重新问候。学生A迅速起立并站好,但由于部分同学问好中出现错误,问候语说成“Good morning teachers”.教师要求再次问候,A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在课堂上喊叫”又来一遍“,最终也并不配合问候而是自己在座位上玩弄水杯。教师当下采取了无视策略,没有给予过多关注。但随后,教师在读书环节中,走到A身边,轻轻拍打其肩膀,悄悄告诉他,这学期比之前进步很多,相信他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在课堂上

 

表现得更好。A马上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放下了水杯,开始进入了学习状态。到了教师提问环节,教师问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丝绦”指的是什么?“点名学生起来回答,A积极举手并嘴里不断发出“我知道,选我”的声音,教师并没有理会,而是选择其他同学回答,该同学答错成“柳树”,教师提醒其再思考,学生A开始放大音量,不断提醒,嘴里喊着“柳条,都告诉你了是柳条。”A的言语吸引了很多同学的注意,部分学生表现出对A的不满。教师停止授课,转而用严肃的态度批评学生A,告诉其要耐心倾听,不打断别人说话,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一定要举手回答。学生A停止了不当行为,课堂继续进行。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成功的课堂管理案例,案例中教师对学生两次问题行为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恢复了课堂秩序,保证了课堂的完整性,同时使得问题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进入课堂学习。该教师在第一次注意到学生的问题行为,在问题发生的当下没有中断课堂提出批评,而是采取了无视策略,其原因主要是他的个人行为对班上其他同学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没必要浪费时间去集中处理。教师为了安抚学生,同时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走到其身边,巧妙地提醒学生注意,表达教师的期望,并采取鼓励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很快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老师是重视他的,是有在关注他的,从而让学生转变态度,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第二次问题行为发生的当下,教师则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指导了其正确的做法,A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课堂很快恢复秩序,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拉回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启发思考

很多小学老师虽然知道多动症,班上可能存在这样的孩子,但却并未真正地理解,很多仍然采取简单严厉批评的方式加以对待,更有甚者,甚至给予惩罚,这很显然并不利于多动症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由此干扰了整个班级的正常课堂秩序。基于此次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以及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于随班就读的患有多动症儿童的课堂管理,产生如下思考: 

1. 取得与家长的联系

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首要步骤。这些问题儿童的课堂表现需要及时的反馈给家长,首先引起家长的重视。问题严重的话,需要家长带领儿童去做必要的相关检查并进行医学的干预与治疗。家校的连接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家校共育,步调一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通。

2. 适当安排座位  

多动症学生在教室中的物理位置对其心理与行为改善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在课堂环境设置要尽量避免给多动症儿童造成过多的刺激干扰,同时还要考虑亲近感及权威压迫感原则适当地安排座位。同伴的关注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多动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在相对独立的大团体中学习时按照竖列的方式安置课桌以及把有良好行为规范的学生安排在其身旁都可能有助于减少潜在分心物,并使不适应行为达到最小化。另外,小组活动也可能对多动症儿童带来许多问题, 这些儿童可能将小组活动视为社会交际或引起关注的机会。 而小组成员构成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最为直接的解决方式就是将 ADHD 学生安置在一个没有他或她朋友的小组中。因此,建议将多动症学生安排单独的个人课桌。

3. 转变课堂管理方式

良好的课堂管理方式是教师在任何教育情境中有效应对多动症学生需求的有效策略,旨在系统灌输、塑造适当行为,增加它们的频率。在课堂纪律情境中,适当的行为表现能力对于任何儿童的学业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堂十分喧闹、混乱或缺少明确有序的控制与期望,多动症儿童无疑将会深受其害。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并维系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结构化的班级集体,在这里就必须强调规矩的重要性,并以有效的方式将适当的期望传达给该儿童。

4. 合理表达期望

合理的期望表达要求教师要确立适当的、 有效的班级准则及程序, 并能够主动地监控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行为矫正。这些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提示或线索以提醒他们所被期望完成的事情。 通常有效

 

的方法是在学生的凳子上贴上一张列有重要事务的提示卡片(如“我做完功课了吗?”“我认真听讲了吗?等等”)。 该卡片旨在

提醒学生他或她应该做的事情并有意识地进行行为矫正。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醒自己去关注这些特殊的学生,比如在问题提出过后,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在其身边巡视。

5. 有效监控并及时反馈  

教师如何提供反馈信息也是相当关键的。对于多动症儿童的研究表明, 表扬本身并不具有良好的效果,只有当有效课堂规则与教师对顺从规则的表扬(正强化)及对违背规则予以忽视或轻微责备(或惩罚) 之间开始形成联结时,才会导致行为的改善。 Abramowitz 认为有效的责备应以一种轻微 、非情绪化的方式表达,将责备指向于具体的事情,最好以私下而非公开的方式,以保护这些儿童的自尊心。 通常主要的技巧有:(1)责备陈述的语气要严肃,比如“立即开始你的工作”;(2)责备语言简练扼要。否则,责备可能实际充当了对不适宜行为的强化或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达到效果;(3)教师尽可能地在不适当行为一出现,就立即给予申斥,增强强化的针对性;(4)避免给予模糊信息或可能强化不适当行为的肯定陈述;(5)通过近体接触、 目光交流及身体接触以增加申斥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采取用手触点其肩膀的方式;(6)在儿童的行为已经得到改善或稳定以后,申斥或惩罚才可能逐渐地减少。 这种惩罚的减少过程可能自然地发生,而且当 ADHD儿童的行为得以改善以后,可能就没有必要再加以责备了。

在良好的班级纪律的条件下, 教师必须有能力清晰而有效地传达指导, 以使儿童清晰了解他们被期望作些什么。有效指导的技巧包括:(1)给出指导之前必须使学生保持注意。 比如老师可以使用身体接近、接触以及眼睛交流等方式以集中儿童注意力;(2)指导简练扼要。 冗长繁琐的指导难以记忆,可能会导致这些学生失去任务关注的焦点;(3)学生行为明确化。比如“将你的书放进桌子里,铅笔放进文具盒中”,而不是“整理你的课桌”;(4)避免同时给予多重步骤指导。等到学生行为(并强化)以后,接着继续下一步,而非直接给出两个步骤,比如“拿出你的语文书,翻到 50 页 ”,这样可能会使得学生顾此失彼;(5)指导清晰具体。使用 

 

简洁、适当的语言,在可能情况下提供任务的实例或模型,使学生形成直观化;(6)重复指导三次。 首先,给出指导;其次,解释

指导;其三,将指导写在黑板上以提供额外的线索或提示;(7)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要求学生重复指示或通过成绩证实其理解情况,然后给予必要的补充或强调。

 

四、小结

从我国当前教育的现实考虑,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中很突出的薄弱环节, 特殊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全体残障儿童的需要。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大部分多动症儿童的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在普通班级中度过的, 由此对我们普通班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多动症儿童教育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理解和看待他们,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而非一味地斥责或忽视他们。这就需要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 并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地坚持行为矫正与强化。